【星島日報綜合報道】香港回歸十五周年,國家主席胡錦濤來港主持新管治班子就職儀式。胡總這次香港行,除了參加慶典,會晤官員及各界,「重頭戲」之一便是親訪尋常百姓家,了解香港的實況,如關乎民生大事的住屋問題,胡總便親臨地盤,走入單位視察裏面的設計,這正是中央領導人一貫的最大關注。現時特區政府在財政上具備充足條件,下任政府繼往開來,必須做好對市民生計的關心,才不負中央所託。
今天,香港特別行政區開始新的十五年,新政府班子正式肩負起繼往開來的使命。過去兩任行政長官,先後為特區奠定了平穩過渡和經濟發展的基礎;新政府推動經濟更上層樓之外,在改善民生方面多下工夫,讓市民分享經濟成果。
十五年來,本港經歷金融風暴和疫症等種種風浪考驗,透過港人的努力和官員的應變,更把握內地經濟騰飛帶來的龐大機遇,令特區在一國兩制下茁壯成長,經濟增長傲視發達國家,並且在優勢互補下,為國家作出不少貢獻。
社會財富增市民應分沾
回歸以來的兩任特首,並非完美無瑕,中央從歷史角度和宏觀視野,肯定了他們的貢獻。董建華完成了令香港順利過渡、一國兩制成功扎根的歷史任務﹔曾蔭權則進一步令特區經濟站穩陣腳,成功抵禦外來衝擊,令經濟欣欣向榮,國民生產總值迭創新高,最新失業率降至百分之三點二,幾近全民就業,政府則累積豐厚財力來推行政策和應付突變。
在財富增加下,社會分享財富的訴求自然增加,這不單是基層,還包括不少中產人士。在市民每月入息中位數超過兩萬元之際,全港最低收入一成住戶的入息中位數卻只得二千零七十元,比一九九七年的四千三百元,下跌逾五成。去年開始實施的最低工資制度,有助縮窄這方面的貧富差距,梁振英領導下的新政府,大有條件在改善基層民生方面多下工夫。
本港經濟從二○○三年谷低回升,財富迅速增長,透過滴漏效應惠及各階層已嫌太慢,基於社會累積財富增加,只要維持平穩發展的勢頭,優化福利政策的條件逐漸具備,因而進入以行政措施來搞好財富再分配的發展階段。
創富是手段要福為民開
胡錦濤今次香港行,帶來更多的中央惠港措施,當大眾把注意力放在各類金融「大禮」之際,中央官員十五年來卻是從全方位着手,由確保副食品的供應和品質安全,到額外容許出口海沙來港支援建屋需要,關顧廣泛民生需求,就算按照國家戰略需要發展金融,這些苦心說到底,就是希望從中帶來的經濟增長,能夠改善民生。
梁振英以基層出身的形象,加上關顧基層的選舉工程,成為他贏取基層市民支持的重要條件。香港經歷回歸十五年的發展,中間有過順逆,總體發展還是有較明顯的進展,當局應積極關注基層醫療、教育,以至中產人士面對樓價跑贏工資的置業難題。
中央經常掛在口邊的其中一句說話,是福為民開,經濟發展是手段,改善人民生活才是目標。過去十五年的努力,鞏固了香港的經濟基礎,讓梁振英政府有較好的財政條件去推行政策,而進一步發展經濟之餘,同時專注做好醫療、教育、房屋等民生大事,相信是胡總和中央對新政府未來五年工作的主要期盼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