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February 19, 2012

遊人湧沙頭角 有得睇無得食


58歲原居民藍先生表示會自資平整停車場及美化部分海濱,讓多些市民了解沙頭角,圖後建築物建於1928,是丘姓原居民的物業。(尹錦恩攝)


沙頭角開放的首個周末,不少市民慕名而來,當中包括不少「單車團」,有居民因而擔心小孩出入。(尹錦恩攝)

【明報專訊】「日出沙頭,月懸海角」相傳是沙頭角名字的由來,寓意風光優美。政府上周三開放部分沙頭角邊境,不少市民昨趁周末慕名湧往,不少更抱「獵奇」心態,一揭前禁區神秘面紗。新開放的6條村落,有不少歷史遺迹、古屋,惟尚欠飲食設施。

警員變導遊「口水乾」
沙頭角部分邊境開放,昨適逢首個周末,不少市民乘坐交通工具到達担水坑村。不少首次到沙頭角的市民,對從何開始遊覽並無頭緒,要問現場警察,有警員透露,昨日要不斷指手劃腳、講解路線,無端變成「導遊」,笑言「講到口水都乾」。

坐着電動輪椅的老姓先生,昨與家人一起同遊,他指自己是先頭部隊,將來會與其他輪椅人士同遊,不過,昨日一遊後,他認為沙頭角也「沒有什麼特別」。住在南區、76歲的杜先生,為一嘗3年前未能下車周遊此處之願而到此一遊,惟他坦言,如非受惠於2元巴士優惠,未必會到訪。

除了他們,昨日還有不少單車族到訪。不過,記者所見,騎單車者與汽車或行人共同使用同一道路,險象環生。

有當地居民對「解禁」有另一番見解。居於沙頭角多年的英姐表示不太習慣「突然間這麼多人」,她指相比第一天開放,昨日遊人更多,而且騎單車的人多了,擔心小孩出入安全。也有原居民表示,會自資平整某些自己的地作停車場及美化部分海濱,讓多些市民了解沙頭角。

未有餐廳配套
另外,由於只是剛剛解禁,欠缺餐廳食肆配合,遊人無處「開餐」。沙頭角公路近担水坑村,現時路邊有一樓高2層的茶座正在興建,一街之隔,就有現時唯一的公廁,除此之外,便不見有公共設施。雖這村多為民居,但也不乏祠堂等傳統建築,如溫氏宗祠。

另外,沙頭角還有位於上禾坑村的法定古蹟鏡蓉書屋、昔日的出入管制檢查站石涌凹、佔地450萬呎的「沙頭角農莊」等。農莊今日正式開放,暫時只開放給團體客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